股票配资网站
很多人体检后会发现,一些检查报告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,让人心情忐忑,其实这些“异常”可能并不是病。还有些“异常”非但不用治,反而是健康和长寿体质的信号。
体检查出这10个“异常”不用太担心
01 器官钙化
钙化是体检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,人体的很多重要器官都可能检测出,如肺、甲状腺、乳腺、前列腺等。
很多人看到“钙化”两个字,会担心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疾病,其实大部分器官都可能出现钙化。钙化也不是疾病,而是一种体征,与身体衰老、高盐饮食、吸烟酗酒、血压控制不佳及某些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。
钙化是否影响健康,要根据其出现的具体部位、影像学特点、患者临床表现来确定。出现钙化也无需过度焦虑,及时诊断排除病理问题、定期复查监测即可。
02 颈动脉斑块
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后是否需要治疗,也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。
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,没有引起明显的血管狭窄(狭窄程度<50%),同时斑块表现为强回声或等回声,提示为稳定性斑块,表面纤维帽完整,不易破裂形成血栓,则不用太担心。
另外,如果患者年龄较轻,且不存在“三高”、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,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对较低,此时也一般不需要针对斑块进行特殊的药物治疗,只需改善生活方式,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,观察斑块变化情况。
03 心脏早搏和窦性心律不齐
在心脏检查过程中,很多人都会出现心脏早搏的情况。如果动态心电图评估是属于偶发的,而且也没有明确症状,多数注意观察就可以。
还有一些人的体检报告显示有“窦性心律不齐”,其实并非是心脏出了问题。
正常心律叫窦性心律,窦性心律节律相对规整,但心跳次数也就是心率在时刻变化。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它可能和当时做心电图时的情绪有关,如生气、紧张、兴奋,包括服用某些药物后,都会影响到心律结果,一般平静休息后可以缓解。
儿童、青少年在发育期也常出现窦性心律不齐,不用特别治疗,随着年龄增长大多会恢复正常。
04 血常规稍微超标或降低
血常规检查出现临界值的情况也很常见,因为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,如压脉带使用时间、血液采集的部位、保存方式及送检时间等,性别、年龄、种族、居住地的海拔高度,甚至是季节的变化都能对参数产生干扰。
同时,空腹血糖增高、高血脂、高尿酸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样会对血常规的检测产生一定影响。所以血常规指标只高或低一点点,且没有任何症状的话,医生就会倾向于认为没有问题。
不过,如果自己的确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,即使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差距比较小,也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提示。
05 乳腺增生
在体检中很多女性有乳腺增生的问题,临床上的乳腺增生多为生理性乳腺增生。
生理性乳腺增生主要与内分泌紊乱以及不良情绪有关,乳房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乳房胀痛,无需治疗。仅部分病理性乳腺增生有恶变可能,这个比例大概不到5%。
女性可在平时养成乳腺自查的习惯,并关注以下两个症状:月经后,乳腺胀痛并没有减轻,甚至疼痛越来越重;胸部可以摸到持续存在的小块,月经后没有消失,而且越来越硬,这时要及时就医。
06 囊肿
囊肿是一种良性包块,有的是单独一个,有的是多个,一般来说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,查出也不必过于紧张。
只要囊肿没有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症状、器官功能障碍或发炎感染等,基本不需特殊治疗。如果肝、肾囊肿过大,可能压迫邻近器官,引发不适症状,则需积极治疗。如出现并发症,像囊肿破裂、囊内出血等,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。
07 不发炎的骨刺
骨刺其实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,即身体在老化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,使局部的骨头受刺激不均匀,从而导致骨刺的发生。只要不发炎,骨刺其实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性装置,这时可以完全不理睬它。
不过,如果在一些外力或寒冷或局部炎症刺激等情况下,身体软骨被破坏了,有的骨刺可能会疼,这时要及时就医。
08 甲状腺结节
近年来,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的人数逐年增长,尤其是女性多于男性,并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增多的趋势。
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,一般无明显身体症状。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描述是实性、微钙化、极低回声、边缘模糊,需要引起重视,根据医生建议及时就诊。
09 4毫米及以下的肺结节
肺结节完全不同于肺癌,两者在医学概念上存在本质的区别,两者在发病率上有巨大差异。如果在影像学报告上看到肺里有微小结节,4毫米及以下,这样的结节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,完全不需要担心。
只有4毫米以上的非钙化结节,才有可能是恶性肿瘤,但也不必恐慌,因为结节与肺癌的发病率相差数百倍。总而言之,发现肺结节并不等同于确诊肺癌,大家需要理性对待。
10 低危型HPV感染
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俊芳介绍,目前,有三类HPV(人乳头瘤病毒)感染不需要治疗。分别为:
低危型HPV感染:这些病毒通常不会引起宫颈癌或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,通常不需要治疗;
非生殖器HPV感染:这些病毒株通常不会影响生殖器,而是影响其他部位,如手部和足部,通常也不需要治疗;
自限性HPV感染:这些病毒株在感染后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清除,因此不需要治疗。
体检查出4个“异常”指标或是长寿信号
01 心率较慢
心率越慢越长寿,是有科学道理的。研究发现,静息心率越快,寿命可能就越短。反之,静息心率低一点,死亡风险更低,寿命更长。
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表示,按现行标准,健康人的心跳频率是每分钟60~100次。但很多研究发现,在安静休息状态下,每分钟50次~80次心跳最健康,超过80次就算增快了。
理想的心率是,白天活动时心率在50次/分以上,并且没有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。
02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
高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“好胆固醇”。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预防斑块形成,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,如心梗、脑梗的风险。
反之,如果高密度脂蛋白降低,则意味着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。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<1mmol/L就被视为降低,要及时关注就医。
03 血压偏低
2024年,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团队在《柳叶刀》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,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高血压患者,如合并糖尿病、慢性肾病或曾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等,将收缩压严格控制在120mmHg以下(传统标准是140mmHg以下),可以显著降低12%的重度心血管事件风险,包括心梗、心衰住院、中风、心血管死亡等,而且安全性良好。
因此,如果血压只是偏低一点点,且没有头晕、眼前发黑(提示脑供血不足)或胸闷、气短(提示心功能异常)等症状,通常无需太过担心。
在保证全身脏器供血的前提下,血压低一些,血管就安全一些,心脑肾等器官就不容易发生病变。
04 抗体阳性升高
抗体阳性升高意味着不易被病毒感染,如乙肝表面抗体升高≠感染乙肝,而是疫苗起效或曾感染已康复。
因此,某些抗体高,代表身体对病毒/细菌有免疫力,没必要过度担心。
(综合来源:CCTV生活圈、健康时报、新华网、生命时报、人民日报微信、科普中国等)
工人日报客户端《乐健康》第675期股票配资网站
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